為深入貫徹“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總體要求,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11月30日,工信部正式發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面部署“十四五”時期兩化深度融合發展工作重點,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
《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兩化融合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25 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 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范圍顯著擴展、程度持續深化、質量大幅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相較于2020年提高約20。
描畫“十四五”兩化深度融合發展路線圖
《規劃》指出,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是新發展階段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數字經濟時代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扣合點。 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對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打造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制造強國、網絡強國以及數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建設制造強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兩化深度融合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處于加速創新的爆發期,兩化深度融合面臨新形勢;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啟新征程,兩化深度融合面臨新任務;三是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化深度融合面臨新挑戰。
●《規劃》提出五個分目標。
一是新模式新業態廣泛普及。 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企業形態加速向扁平化、平臺化、生態化轉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平臺化設計得到規模化推廣。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生產方式在重點領域得到深度應用。
二是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原材料、裝備制造、消費品、電子信息、綠色制造、安全生產等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整體水平持續提高。
三是融合支撐體系持續完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檔升級,數字化技術快速進步,工業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工業互聯網應用成效進一步顯現,兩化融合標準體系持續完善,產業基礎邁向高級化。
四是企業融合發展活力全面激發。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系統解決方案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形成平臺企業賦能、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格局。
五是融合生態體系繁榮發展。制造業“雙創”體系持續完善,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水平持續提升,帶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價值鏈加速融合,涌現出一批數字化水平較高的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生態快速形成。
●《規劃》圍繞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提出五項主要任務:
一是要培育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 二是推進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 三是筑牢融合發展新基礎; 四是激發企業主體新活力; 五是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態。
● 圍繞上述主要任務,《規劃》設置了五項重點工程: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兩化融合標準引領行動、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工程、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行動和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升級行動等。
* 文末附《規劃》圖解&全文。
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
我國兩化深度融合發展仍處于走深向實的戰略機遇期,正步入深化應用、加速創新、引領變革的快速發展軌道。“十四五”時期,要深刻認識并順應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瞄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目標,持續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
其中,《規劃》對推進“安全生產”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這一主要任務作出具體部署:
協同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推動重點行業開展工業互聯網改造,加快安全生產要素的網絡化連接、平臺化匯聚和智能化分析。
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安全生產行業分中心和數據支撐平臺,分行業開發安全生產模型庫、工具集,推進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和經驗的軟件化沉淀。
深化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引導工業企業加快構建安全生產快速感知、全面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的新型能力體系。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融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大,逐步成為推動國家工業互聯網生態成熟完善、工業企業安全生產體系重塑重構的強大動力。
2020年10月,工信部和應急部聯合印發《“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強調推動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融合創新應用,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和安全監管效率,標志著“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已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和行動支持。
此次《規劃》的發布,也進一步意味著“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正式納入國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戰略規劃大局,并將 在 “十四五” 期間 作為重點工作任務得到深入推進和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