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國家鐵路局發布了《市域(郊)鐵路設計規范》,自2021年2月1日正式實施。作為市域(郊)鐵路工程建設行業標準,設計規范為引導市域(郊)鐵路發展、加快推進都市圈建設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市域(郊)鐵路將迎來難能可貴的發展機遇
“市域(郊)鐵路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較為緩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底,不包括港澳臺,有成都、北京、上海、南京和廣州等城市新建市域(郊)鐵路,另外至少有11個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市郊列車或是改造既有鐵路資源為市域(郊)鐵路的項目投入運營,涉及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廣東、海南等地的10余個城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綜合運輸研究所李名良博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國土交通綜合規劃與開發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利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市域(郊)鐵路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與此同時,我國大城市的城市空間結構正由單中心向多中心方向演化,深刻影響著都市圈的發展格局。目前有30多個城市正在規劃建設市域(郊)鐵路,按照目前國家已經批復的近期建設規劃,未來10年將建設2000km以上的市域鐵路,全國市域鐵路的投資規模將超萬億元。我國市域(郊)鐵路將迎來難能可貴的發展機遇。
據記者了解,市域(郊)鐵路、城際鐵路、地鐵屬于三種不同功能定位的軌道交通系統,解決的問題有所不同。
市域(郊)鐵路是連接都市圈中心城市城區和周邊城鎮組團,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運量、公交化運輸服務的軌道交通系統。發展市域(郊)鐵路,對優化城市功能布局、促進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擴大有效投資具有一舉多得之效,有利于擴大公共交通服務供給、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擴大有效投資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5年,全國現代化都市圈格局要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都市圈。
在王利看來,“十四五”規劃強調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強調推動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培育發展都市圈,不僅有助于超大、特大城市等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也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抓手。
“長期以來,中心城區與外圍城鎮間快速軌道交通有效供給不足是我國都市圈‘大而不強’的重要原因。積極有序推進都市圈市域(郊)鐵路發展,對優化中心城市功能布局,引導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邊城鎮組團轉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重要意義。”李名良表示。
在李名良看來,發展市域(郊)鐵路,不僅是為了更好發展中心城市,也是為了在都市圈空間范圍內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應強化四個方面的工作
王利建議,“十四五”期間,建設都市圈市域(郊)鐵路要重點強化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抓好都市圈的戰略研究。對都市圈戰略的研究,一定要站在區域發展的角度,以人口規模和國家戰略需求為標準,通過深入細致的研究來明確都市圈的定位、性質、規模和發展戰略及方向,從而為都市圈市域(郊)鐵路規劃的編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要充分聽取各方面專家和相關部門的意見,借鑒國內外都市圈和市域(郊)鐵路的先進規劃理念和規劃技術體系,高標準、高起點編制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專項規劃,因地制宜發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嚴格落實項目建設條件,深化項目前期工作,加強技術方案比選,合理降低工程投資和運營成本,確保建設時機、規模與城市發展需求、財力相匹配,避免過度超前或重復建設。
三是統籌規劃布局,加強市域(郊)鐵路與干線鐵路等交通一體化銜接。
四是提高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政策評估和科學決策水平。制定合力推進機制和實施保障機制,引導各方力量參與市域(郊)鐵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