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簡稱《規劃》)。《規劃》在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幫扶城鄉殘疾人就業、提升殘疾人康復、教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質量、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等方面提出具體目標,并要求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作用,鼓勵各地發揮地方優勢創新殘疾人保障和發展措施,力爭到2025年,殘疾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生活品質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根據《規劃》,未來,內地長期居住的港澳臺地區殘疾人享有居住地普惠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更多殘疾人藝術家將走入大眾的視野;考場上、高校里將出現越來越多殘疾人學生;在突發公共事件中,殘疾人也將擁有防護保護指南;更多老年殘疾人可以入住養老機構……
成就:
“十三五”期間,71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脫貧
1076.8萬困難殘疾人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資料顯示,“十三五”時期,殘疾人事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目標如期實現。71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脫貧,城鄉新增180.8萬殘疾人就業,1076.8萬困難殘疾人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1212.6萬困難殘疾人得到生活補貼,1473.8萬重度殘疾人得到護理補貼。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覆蓋率達到80%,輔助器具適配率達到80%。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比例達到95%,5萬多殘疾學生進入高等院校學習。
突發公共事件中,加強對困難殘疾人的急難救助
制定重大疫情、災害、事故中的殘疾人防護指南
殘疾人作為特殊需求群體,在突發公共事件中需要重點保護,《規劃》中提出,加強臨時救助,在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做好對困難殘疾人的急難救助。
按照要求,各地將推動公共衛生立法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保障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制定重大疫情、自然災害、安全事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殘疾人社會支持和防護保護指南,研發適用于殘疾人的專業救援技術和設備。加強殘疾人集中場所和殘疾人服務機構安全保障、應急服務、消防安全能力建設。村(社區)可以通過結對幫扶等方式,動員村(居)民協助殘疾人更好應對突發災害事故、及時疏散逃生。開展殘疾人應急科普宣傳,引導殘疾人增強自救互救能力。
支持養老機構接收符合條件的老年殘疾人
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殘疾人商業保險產品等服務
如何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推動殘疾人長期照護服務,備受社會關注,《規劃》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提供必要的訪視、照護服務。落實托養服務機構扶持政策,繼續實施“陽光家園計劃”,為就業年齡段(16—59周歲)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等提供托養服務,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接收符合條件的盲人、聾人等老年殘疾人。
與此同時,《規劃》也要求提高殘疾人保險覆蓋率和待遇水平。落實地方政府為重度殘疾人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資助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對殘疾人個體工商戶和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社會保險進行補貼等政策,幫助殘疾人按規定參加基本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實現應保盡保。鼓勵殘疾人參加意外傷害、補充養老等商業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殘疾人商業保險產品、財產信托等服務。
優先解決殘疾人基本住房安全問題
長居內地的港澳臺地區殘疾人有望享有普惠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十四五”期間,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和社會優待政策也將持續完善。
根據《規劃》要求,各地需要為殘疾人攜帶輔助器具、導盲犬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入公共場所和進出境提供便利。落實低收入殘疾人家庭生活用水、電、氣、暖優惠補貼政策和電信業務資費優惠政策。逐步實現在內地長期居住的港澳臺地區殘疾人享有居住地普惠性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在住房保障方面,各地也將優先解決低收入殘疾人家庭住房安全問題。持續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低收入殘疾人家庭實施危房改造,對符合條件的城鎮殘疾人家庭優先配租公租房,不斷改善殘疾人居住條件。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統籌考慮無障礙設施設備建設安裝。
國企帶頭安置殘疾人就業
拓寬殘疾人在藝術、心理衛生、互聯網等領域就業渠道
幫扶城鄉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夠讓殘疾人通過生產勞動過上更好更有尊嚴的生活。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修訂實施《殘疾人就業條例》,完善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制度,制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置殘疾人就業辦法,合理認定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形式。
對正式招錄(聘)殘疾人的用人單位按規定給予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設施設備購置改造補貼等扶持,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給予獎勵。此外,《規劃》還要求建立殘疾人就業輔導員制度,擴大就業輔導員隊伍。為高校殘疾人畢業生建立就業幫扶工作臺賬,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要求重點幫扶。
除了安置就業,《規劃》也注重提升殘疾人職業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開發適合殘疾人就業或為殘疾人服務的新職業。根據要求,各地將拓寬殘疾人特別是盲人在文化藝術、心理衛生和互聯網服務等領域就業渠道。在經營場地、設施設備、社會保險補貼、金融信貸等方面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鼓勵殘疾人通過新就業形態實現就業。
讓更多殘疾學生走進大學校園
為殘疾學生參加國家教育考試、職業考試提供便利
為了健全殘疾人教育體系,《規劃》要求著力發展以職業教育為重點的殘疾人高中階段教育,使完成義務教育且有意愿的殘疾青少年都能接受適宜的中等職業教育。穩步推進殘疾人高等教育,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面向殘疾考生開展單考單招,為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支持服務。支持高校開展殘疾人融合教育。為殘疾學生提供輔助器具、特殊學習用品、康復訓練和無障礙等支持服務,為殘疾學生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和部分職業考試提供合理便利。
同時,鼓勵電視臺、廣播電臺、網絡視聽媒體和融媒體中心開設殘疾人專題節目。推動殘疾人體育全面發展。籌辦好北京冬殘奧會,實現“簡約、安全、精彩”目標。實施殘疾人奧運爭光行動,在北京冬殘奧會和東京殘奧會等重大國際賽事上力爭好成績。辦好杭州亞殘運會和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殘運會暨特奧會等重大賽事。實施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行動,將殘疾人作為重點人群納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組織殘疾人參加各級各類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身邊化服務。
統籌推進城市建設中無障礙設施改造
信息無障礙將被納入“文明城市”評測指標
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水平,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規劃》要求,新建設施嚴格執行無障礙相關標準規范。
在鄉村建設行動、城市更新行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居住社區建設中統籌推進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社區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殘疾人服務設施、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等加快開展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提高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水平。加快推廣無障礙公共廁所。探索傳統無障礙設施設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提高無障礙設施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推進無障礙設計設施認證工作,提高全社會無障礙意識,加強無障礙監督,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
隨著數字技術發展,發展信息無障礙同樣勢在必行。
《規劃》將信息無障礙作為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文明城市測評指標。推廣便利普惠的電信服務,加快政府政務、公共服務、電子商務、電子導航等信息無障礙建設,加快普及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和自助公共服務設備無障礙。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殘疾人需求,智能工具應當便于殘疾人日常生活使用。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賈政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莫偉濃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趙小滿
本文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