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于下月召開,將研究制定第十四個五年(2021-2025年)規劃,投行瑞銀發表報告稱,面對更具挑戰性的外部環境以及潛在增長放緩,預計新的五年計劃將不再強調、甚至降低GDP增長目標,并聚焦以“雙循環”為主題促進內需及結構改革。
瑞銀表示,與“十三五”規劃設定不低于6.5%的年均增長目標相比,預計在新的五年計劃中政府不會設定明確的GDP增長目標,或只會設訂較低及更彈性的目標(例如約5%的GDP增長率),因人口老化、儲蓄率下降、供應鏈變化及更嚴格的技術限制將對中國的潛在增長構成壓力。
報告預期,“十四五”將繼續注重金融和房地產板塊的環境保護和風險控制,亦可能通過戶口和土地改革推動持續的城鎮化,通過促進中小企業招聘及改善公共服務和基礎建設以支持內需;通過鼓勵民營經濟發展、深化國企改革及增加在科技投資以調整國內供應結構。
盡管面對愈來愈多的外部挑戰和中美的脫鉤壓力,瑞銀預期中國仍會繼續進行開放,中國這個龐大且增長快速的市場加上中美息差等因素,將有助于在未來五年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流入中國。
報告稱,“十四五”期間新的城鎮化可能聚焦于發展大都市區和城市群,并進一步放寬戶口限制。基建投資料將會持續進行,特別是交通及城市公共設施,環保方面的投資亦可能保持強勁勢頭。與此同時,中國將可能繼續為全球消費增長作出最大貢獻,到2025年其消費規模將達到12萬億美元。中國消費升級將會朝更多樣的服務、更高的質素、更多的網上購物發展。
瑞銀預期,在“十四五”中,中國可能會定出更高的科研及教育開支目標。中國可能將更多資源分配給基礎及前沿研究和技術瓶頸領域,例如半導體、機械人及先進制造等。政府并可能支持進一步數字化,例如投資于包括5G網絡及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領域。這將有助內地企業通過更多的數字服務及增加線上滲透將業務模式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