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7日訊(記者 馬常艷)10月25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0年會上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65.5%,新增城鎮人口9400萬人,城鄉人口遷移近8000萬。他認為,“十四五”時期的中國城鎮化,將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城鎮化轉型,走高質量城鎮化之路。為此,他建議,“十四五”時期,以市民化為主抓手,加快推進高質量城鎮化。
魏后凱指出,“十三五”時期,中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在快速城鎮化進程中,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序推進,但是相對而言依然嚴重滯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兩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維持不變。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60.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是44.4%。自2015年以來“兩率”差距一直保持在16.2個百分點左右,這個差距大約是2.27億人。
二是存在“被城鎮化”傾向。2018年全國新增城鎮人口有近40%是依靠行政區域調整導致的城鎮區域擴張引起的。
三是落戶意愿和落戶政策不匹配。農民落戶意愿比較高的城市,至今還沒有放開落戶限制。2017年北京流動人口落戶的意愿是78.2%,上海是74.3%,直轄市達到64.4%。而已經放開落戶限制的城鎮農民落戶意愿較低,比如縣城落戶意愿只有25.6%,省會、副省級城市以外的其它地級市只有28.9%。
魏后凱認為,“十四五”時期,中國的城鎮化將進一步減速。根據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研究,預計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5%,新增城鎮人口9400萬人,城鄉人口遷移近8000萬。
對于“十四五”時期中國城鎮化的發展路徑,魏后凱認為,將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城鎮化轉型,走高質量城鎮化之路。其中,加快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是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的關鍵。
魏后凱建議,“十四五”時期在推進市民化方面采取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步伐。除個別超大城市外,全部放開城市的戶籍限制,現有各大城市實行的積分落戶制度要逐步取消。
二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在全面落實基本公共服務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將農民工納入進來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常住人口全覆蓋,有條件的地區要率先實現城鄉低保的并軌。
三是加快推進進城農民“三權”退出。采取市場化的途徑,按照依規、自愿、有償的原則,加快推進進城落戶農民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的退出,穩定農民進城落戶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