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月,我國將進入了“十四五”時期,作為我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第一個五年規劃,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十四五”規劃提出了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這也給汽車產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十四五”將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要緊緊抓住產業變革的機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實現從價值鏈中低端邁向中高端,從汽車制造大國向汽車制造強國的切換。
目前,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汽車產業技術正處于激烈變革期,這給傳統產業格局帶來巨大沖擊。從全球汽車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我國已經改變了傳統燃油車技術領域的相對落后局面,在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領域處于領跑者位置。這一點,從全球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供應鏈領域也可以看出,中國企業開始嶄露頭角,寧德時代、科大訊飛、騰訊、百度等一系列企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可以說,未來五年,在頂層設計不斷優化的大環境下,依托技術創新,深化產業協同,中國汽車產業向前邁出一大步并非不可能,培育出“參天大樹”也同樣不是夢。
基于“十四五”規劃,國內主流汽車集團也相繼發布了各自的戰略。廣州車展期間,廣汽集團對外發布了未來5年的“1615”戰略:即完成1個目標,實現產銷量35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超10%,全集團匯總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利稅總額超660億元;做強做實研發、整車、零部件、商貿服務、 金融服務和出行服務六大板塊;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集團高質量發展;以及實現電氣化、智聯化、數字化、共享化、國際化五大方面的提升。
實際上,在具體戰術層面,各個車企也已經相繼布局,緊緊抓住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兩大關鍵領域的發展,充分整合ICT行業的優勢,實現了換擋提速。
其中,長安汽車攜手華為、寧德時代,三方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和高科技的高端產品。按照定位,這包括一個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汽車平臺,一系列智能汽車產品和一個超級“人車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態。
上汽集團也攜手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打造的百億級“巨無霸”項目“智己汽車”,定位致力于成為“智能時代出行變革的實現者”,將堅持機制與技術創新雙向并舉,用戶與企業價值共生共贏,全力探索實現“軟件定義汽車”,開創用戶價值企業新時代。